top of page

【特別企劃】國際期刊實證!血壓管理別再靠運氣,讓數位科技幫你輕鬆掌控健康

  • lisawu03
  • 2024年12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每天早上起來量血壓、寫在紙本記錄表上,然後定期帶去醫院給醫生看——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?


但您知道嗎,這種傳統方式往往存在數據漏記、不規律測量、看診時間短溝通有限等問題,可能影響診斷和治療效果。

 

幸運的是,數位科技的發展讓血壓管理煥然一新。從被動的紙本記錄到主動的數位追蹤,「數位化血壓管理」正在讓健康管理更簡單、更高效。接下來,讓我們看看這場科技革命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,並了解 WaCare 如何引領「數位共生」的新模式。


📝傳統管理法:記錄不連續、資料孤島問題……

 

「量血壓」是一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的健康管理行動,不過,傳統的血壓管理方法,不論是只在醫療院所量血壓,或是量測不定期等,都可能讓「量血壓」無法發揮健康效益。


 

首先,患者的依從性是個大問題,許多人量血壓的頻率不穩定,導致測量數據不規律甚至遺漏,醫師也無法獲得足夠的資訊來準確評估病情。其次,傳統記錄方式多為紙本,或是患者在家簡單記錄再帶到診間分享。這種「資料孤島」的現象,讓醫師無法即時掌握患者的數據動態。

 

對於偏遠地區的患者而言,問題更加嚴重。由於醫療資源有限,往返醫療機構既耗時又耗力,這使得他們無法接受持續性、連貫性的健康管理,進一步增加未來健康風險。

 

面對這些挑戰,數位化技術正是破解之道,讓高血壓管理進入一個更加高效、精準、便利的新時代。

 

📱國際期刊實證:數位工具有助血壓管理

 

近年來,許多知名國際期刊上,都已有論文實證運用「數位化工具」管理血壓的效果。


例如2017年一篇發表於期刊《PLOS Medicine》論文,回溯分析過往數十篇文獻、近萬名受試者的數據指出,讓病人進行自我血壓監測雖能改善血壓管理,但若加入運用網路或電話回饋血壓數據的機制,甚至加強衛教、提供諮詢 (不論是當面或遠距提供) 等,都能強化血壓控制。


2019年刊登於《英國醫學期刊》 (BMJ) 的論文也指出,相較於常規護理方式,運用居家數位血壓管理工具管理一年後,能更有效地管理受試者的收縮壓,且增量成本 (incremental cost) 低。


 👍WaCare血壓記錄數位工具 串接醫療端超便利


WaCare遠距健康在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合作多年下,推出血壓管理數位工具,這項建立於WaCare平台上的工具,透過AI辨識、提供個人化衛教知識,甚至連結就醫資源,將能大大幫助每個人的日常血壓管理,並幫助從「預防」銜接「治療」。



WaCare創辦人繼執行長潘人豪教授,於今年11月12日國健署記者會中分享我們執行的「建置血壓管理網絡計畫」計畫初步成果。
WaCare創辦人繼執行長潘人豪教授,於今年11月12日國健署記者會中分享我們執行的「建置血壓管理網絡計畫」計畫初步成果。

在WaCare APP的健康數據頁面中,使用者可以便利地記錄血壓,並可自行選擇是否將這些數據在APP內直接分享給門診醫師,能幫助醫師隨時掌握病人健康數據,以提升醫療照護效果。


今年,WaCare和台灣高血壓學會在執行國健署的「建置血壓管理網絡計畫」下,除了透過與連鎖企業合作,在全台大街小巷建置血壓量測站點外,更推進讓許多民眾我們的平台記錄、管理血壓。


還沒用過WaCare嗎?快加入我們,一起跨入血壓管理新時代吧!



延伸閱讀:




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